元宇宙是什么概念?工業(yè)領域將如何應用呢?Metaverse中文翻譯為“元宇宙”,元宇宙這一概念,最早出現在1992年美國科幻小說家尼爾·斯蒂文森撰寫的《雪崩》一書。書中,作者描繪了一個蛻變于現實世界、又與現實世界平行的虛擬新世界。
Metaverse由Meta和Verse兩個單詞組成,Meta表示超越,Verse代表宇宙(universe),合起來即為“超越宇宙”的概念:一個平行于現實世界運行的人造空間,是互聯網的下一個階段, 由AR、 VR、3D等技術支持的虛擬現實的網絡世界。元宇宙無法完全脫離現實世界,它平行于現實世界,與之互通,但又獨立于現實世界,人們可以在其中進行真實的社交和工作。
元宇宙會對工業(yè)生產有什么影響呢?早在2013年,德國人提出的工業(yè)4.0中,虛實融合仿真技術即Cyber Physical System(CPS 即信息物理系統)就被認為是智能制造的核心。事實上,工業(yè)領域也將實現與“元宇宙”的深度融合。
通過將CPS(信息物理系統)、數字孿生與5G引發(fā)的AR、VR、AI計算機視覺、低時延遠程控制等應用按照“元宇宙”的概念有機整合,便構建起了“工業(yè)元宇宙”。比如汽車的新車設計、工藝開發(fā)、試產驗證等大量使用到CPS,可縮減新車研制的周期。
今后的未來數字工廠,AR/VR不再是現場輔助安裝、技能培訓,而是大家都帶上眼鏡,在虛擬世界一起工作,比在現實世界的工作有更強的參與感、體驗感,可以得到AI的指導與決策支撐,可以不必在現場就提前驗證結果實時糾錯。
工業(yè)元宇宙時代的數字工廠,工程師、設計師、專家等融合到一個場景中協作,共同進行產品規(guī)劃、設計、模擬等等復雜的工作,甚至在數字工廠中完成整套產品規(guī)劃,到最終上市的流程。
那一天,模溫機的設計、生產、測試都能以開放的形式面向用戶,隨時掌握生產進度和質量。安裝使用可以遠程協助,模擬現場復雜的工況,技術人員及時做出調整。
因此,元宇宙最廣泛的應用,很可能不是面向廣大C端消費者,而是工業(yè)互聯網相關的B端客戶。從這個角度看,元宇宙概念會更偏向工業(yè)領域。
本文出處:gdzhongyu.cn,如有轉載請務必注明!